日期:2025-09-27 07:54:28
近年来,中美关系经历了不少波折,从关税大战到科技领域的卡脖子,两国博弈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。在这个敏感时期,一些学者开始为中美关系开药方。2023年春天,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的讲台上,哈佛大学知名教授格雷厄姆·艾利森语出惊人,将千年前的澶渊之盟搬到了现代国际关系的讨论中。
这位以研究大国竞争闻名的学者,在其畅销书《注定一战》中提出了著名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。他认为历史上新兴大国挑战守成霸主的案例中,有12次都以战争收场。不过在博鳌的演讲中,他话锋一转,以北宋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为例,建议中美可以成为竞争伙伴。这个比喻看似新颖,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:今日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偏安一隅的北宋,而是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和科技实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
美国智库的历史处方
作为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资深教授,艾利森对中美关系的研究可谓深耕多年。他在2017年出版的著作中,通过分析近500年来的16个大国竞争案例,得出了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著名论断。这个源自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理论认为,新兴强权的崛起往往会引发守成霸主的恐惧,最终导致冲突。
展开剩余70%在2023年博鳌论坛的演讲台上,艾利森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宋代历史。他详细阐述了1005年北宋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:北宋每年向辽国输送白银十万两、绢帛二十万匹,换取边境安宁。在艾利森看来,这种花钱买和平的模式可以套用到当代中美关系上——美国承认中国在特定领域的影响力,中国则在某些方面作出让步。
不过,这个建议在中国学者圈引发了不小争议。有评论犀利地指出,这不过是给收保护费披上了学术外衣。事实上,这并非艾利森首次抛出类似观点。早在2019年的一篇专栏文章中,他就曾以澶渊之盟为例探讨大国相处之道。2021年其与中国学者的对话中,这个话题再次被提及。值得注意的是,艾利森著作的中文版在2023年面世时,书名被译为《逃脱修昔底德陷阱》,似乎也暗示着某种期待。
千年盟约的现代启示
回望历史,澶渊之盟确实是东亚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转折点。
北宋立国之初,曾多次北伐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,但979年高梁河之战和986年的三路北伐均以惨败告终。到了1004年,辽国在萧太后的治理下国势日盛,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,直逼澶州城下。宋真宗在寇准力谏下御驾亲征,最终促成了这个影响深远的和约。
这份合约的特别之处在于:除了岁币往来,双方还约定互称兄弟之国,辽国太后更尊称宋帝为舅。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,两国边境榷场贸易繁荣,北宋的丝绸、茶叶、瓷器与辽国的马匹、皮毛互通有无。历史学者指出,这种和平局面建立在实力相对平衡的基础上——北宋无力灭辽,辽国也难以吞宋。
当代博弈的理性思考
将千年前的历史经验简单套用于当代中美关系,显然有失偏颇。今天的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,在5G通信、高铁技术等领域已实现弯道超车。面对美国的芯片封锁,中国正加速推进自主创新。这与当年北宋在军事上受制于辽国的处境截然不同。
值得关注的是,2025年初中美达成的临时贸易框架协议,将部分商品关税下调90天,这或许预示着新的转机。艾利森在同年达沃斯论坛上的乐观预测也值得玩味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中国不会重蹈历史覆辙,而是会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。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,更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、平等互利的基础上,通过多边对话机制寻求最大公约数。毕竟,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大国的智慧与担当。
发布于:天津市淘配网配资-股票杠杆哪个平台好用一点-配资平台在线咨询-按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